2014年5月23日 星期五

西湖與西子(蘇東坡)

西湖與西子

     有人認為蘇東坡是天才,寫詩作文都是一揮而就,其實並不儘然,有些詩文,他要反復斟酌,對不滿意之處,還愛虛心聽聽別人的意見。

     那時候,他來杭州任通判快兩年了,對西湖山水已比較熟悉,寫過不少有關西湖風景的詩。可是,他下決心要寫一首概括西湖的短詩,使美麗的西湖人人都能傳誦。

     這一天,雨後初晴,西湖上別有一番旖旎的風光,他泛舟湖上,看著晴雨交替後變幻多端的湖光山色,突然跳出了“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兩句詩。接著,他又用比喻法,將西施美女比作西湖,續寫了“如把西湖比西施,濃粧淡抹很相宜”兩句。寫完後,他對此詩自評為“九分滿意,一分不足”,特別對第三句。回家後,他學習先輩歐陽修的寫作方法,將詩貼在墻上,以便坐時、立時、臥時,不斷推敲潤色,想到時立即修改。經過好一息,他將“如”字改成了“若”字,將“很”字改成了“總”字,雖覺好了一些,但仍感不滿意。

     過了幾天,蘇東坡將寫好的四句詩拿出來,請同僚們提意見、品評。聽說是蘇通判寫的詩,大家沒有細看,紛紛說好。蘇東坡有些急了,說:“諸位都是作詩的人,請不要客氣,多提出品評之見,特別是第三句……”可是,在座的人還是一致說好。
     眾人散去後,蘇東坡又徵求其中一個同僚的意見,同僚起初想推託,後來說:“通判作的詩,眾人都說好,也許確是難以改動一個字了。”
     蘇東坡沒法,晚上回家後,將此情況告訴夫人王季章。
     王季章笑笑說:“你真覺得還有不滿意之處嗎?”
     蘇東坡點點頭。
     王季章又說:“你請來的都是杭州的名詩人,他們對西湖十分熟悉,不會提不出意見,怕是你名氣大,大家有想法也不敢說之故。”

     蘇東坡心裏一亮,心想:如若我不在大家一定會議論一番,提出好意見。他想了個主意,決定再請這些詩人來提意見。

     過了幾天,蘇東坡又在家裏宴客,在客人紛紛來到之後,突然奔進一個年輕的衙役。
     “報通判,太守請您速去府衙一趟,有事面議,即刻可回。”
     許多客人見蘇東坡突然不見,感到詫異,這時,紛紛議論蘇通判請人來評詩自己卻不見的原因。這時,他們看到墻上貼著《飲湖上久雨初晴》這首七絕,就成了他們的話題,禁不住紛紛議論起來。

     有的說:“前兩句將西湖山水的晴雨風貌變幻都寫了出來,單這兩句,就是好詩。”
     有的說:“將西湖比作西施,脫俗近雅,富有形象感,是一個絕好的比方。但可惜西施兩字露了一些,不夠含蓄,但改為先施也不好。”

     有的說:“淡粧濃抹總相宜,對西湖和西施都作了修飾,這最後一句托得好。”
     議來議去後,大家對西施這一名字雖感不夠含蓄,但用古代其他美人貂禪、玉環、昭君等來比喻更加不妥,想來想去,沒有辦法。

     正當大家議得起勁,蘇東坡突然推門而入,他說:“適才我未進門。已聽到諸位對西施一句提出意見,現今在下擬將“西施”改為“西子”,將“若”改為“欲”,諸位認為可好?”
     這一說,全場的人全都拍手稱讚改得好。原來,西施也稱先施,但這稱呼比較流俗。後來孟子在《離婁下》中有:“西子蒙不潔”之句,稱西施為“西子”。蘇東坡在聽到大家的評論後,突然用上這個典故,就顯得十分雅切。

     從此,這首蘇東坡《飲湖上久雨初晴》:“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就傳誦開來,成為誦西湖的名篇,並且使西湖多了個西子湖的美稱。               

文章來源:
http://218.108.238.136:82/gate/big5/whzt.zjcnt.com/201008_xishi/gs41.html



ㄨㄣ(佚  名 蒐集整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