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0日 星期五

為什麼小六要學「基準量reference quantity」與「比較量comparative quantity」呢?南一版本

南一在第三單元教到,「基準量reference quantity」與「比較量comparative quantity」,為什麼呢?

裡面很多題目其實都可以用舊觀念學生就會了(用比、比率、乘除法解題),為什麼特別提出呢?

我想出幾個要教的原因:

(1)因為是基本的概念沒有人在乎,希望老師給活動(如統計一些午餐飯量、給予班級的男女生平均基準量,多或少就是比較量,就需要注意,若能跟BMI質做對比,或許更好。還有醫療器材的庫存基準量、環境議題的基準量),學生更深入了解,並加強注重這概念。

(2)解題方法要用到倍數,較高一層的解法(比舊經驗循序漸進方法解快、省略一個步驟、及驗算方法,還有倍數可以互加減)
如:鴨的數量是雞的3.2倍,雞有100隻,鴨比雞多幾隻?
    A.乘除法:
            鴨3.2*100=320隻,3201100=220隻
    B.比:
            (b-1)  100:1=X:3.2  X=320  320-100=220隻   或  
            (b-2)  100:1=X : (3.2-1),X=220    <==這懂得或運用的學生可能比較少
    C.基準量法:
            100*(3.2-1)=220   跟上面(b-2)的解法很類似,需要串聯之前的概念

(3)解決文字的問題,學生容易錯(就是誰A是誰B的幾倍?A要乘還是B要乘,誰要除)
    參考這幾篇就知道:
   a.國小數學資優生代數文字題解題表現(王煜2010):裡面有說:學生會因為誤解題意、把題目的相對數據        當做實際數據計算、無法判定題目中的基準量或混淆題目中的基準量和比較量的關係、不會列/解不等式、        不會解聯立方程式而解題錯誤。
    b.線段圖解題策略對認知負荷的影響—以基準量與比較量解題策略為例(謝進泰,2013):裡面有說:學習者        在成比例線段圖的解題策略的表現要顯著優於長度線段圖高分群學童(高成就的學生),不論用長度線段        圖或成比例線段圖的解題策略,在學習成效的表現均優於低分組。

(4)九年一貫簡單題,但學生學習起來不簡單
     九年一貫只教到:5-n-14 能認識比率及其在生活上的應用(含「百分率」、「折」)。
     內容:
     當學生認識到可以 1 作為基準量時,則也可以學習大於 1 的比率。 日常生活中的加成,如      服務費加兩成;犯罪成長率 120%;投資報酬 率、銀行存款利率等也是比率的例子。
     其實,課綱只有講到一次這基準量,其他時候就沒有了,需要老師自己有機會就講,若學
     生不懂也只能練習。但學生對這概念還是模糊:誰比誰多幾倍、少幾倍?所以,到
     六年級透過研究發現這部分仍舊問題多多,難怪要特別提出。但,學完之後,老師知道怎
     麼教嗎?學生真的透過一個單元就懂嗎?這~~~保留些疑問。

好了,終於寫完了,希望大家能看懂,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