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思考教學策略 作者:台北市立師範學院--陳龍安
01腦力激盪法 | 02菲利浦斯66 | 03MBS法 |
04NBS 法 | 05CBS腦力激盪法 | 06六三五默寫式腦力激盪法 |
07希望點列舉法 | 08形態分析法 | 09SAMM法 |
10創造性問題解決 | 11檢核表法 | 12屬性列舉法 |
13逆向思考法 | 14焦點法 | 15目錄法 |
16分合法 | 17戈登法 | 18發明創造的策略 |
19心智圖法 | 20討論法 | 21九宮格法 |
22六頂思考帽 | 23十二 思 路 啟 發 法 |
可以把這些教學策略交給學生,激發不同的創意思考,將思考大大打開,多些不同的訓練,讓鷹架更扎實有趣。
(二十三) 十二 思 路 啟 發 法 UP
十二思路啟發法的原名叫“十二個聰明的辦法”,是上海市的創造教育工
作者在指導和田路小學進行創造力啟發教育的過程中,總結提煉出來的。
?
十二思路的大意
項 目
|
大 意
|
奧 斯 本 檢 核 表 中 的 相 關 內容
|
加一加
|
增加、組合
| 可否增加什麼?可否附加些什麼?可否增加使用時間? 可否增加頻率、尺寸、強度?可否提高性能?可否重新組合?可否嘗試混合、合成、配合、協調、配套?可否把物體組合?把目的組合?把特性組合?把觀念組合? |
減一減
|
削減、分割
| |
擴一擴
|
擴展、放大
| 可否增加新成分?可否加倍?可否擴大若干倍?可否放大?可否誇大? |
縮一縮
|
收縮、密集
| 可否縮短、變窄、去掉、分割、減輕?可否變成流線型? |
改一改
|
改進、完善
| 可否改變功能、顏色、形狀、運動、氣味、音響外形、外觀?是否還有其他改的可能性? |
變一變
|
變革、重組
| 可否變換?有無可互換的成分?可否變換模式?可否變換布置順序?可否變換操作工序?可否變換因果關係?可否變換速度或頻率? |
搬一搬
|
搬去、推廣
| 有無類似的東西?利用類比能否產生新觀念?過去有無類似的問題?可否模仿?能否超過? |
學一學
|
學來、移植
| 有無新的用途?是否有新的使用方式?可否改變現有使用方式? |
代一代
|
替代、變換
| |
聯一聯
|
插入、聯結
| 可否連結另一領域?可否插入別的想法? |
反一反
|
顛倒、反轉
| |
定一定
|
界定、限制
| 如何界定?有否限制? |
莊傳 、張振山(1998)
http://www.tahrd.ntnu.edu.tw/files/archive/155_10c1ecb4.pdf
創造思考教學 實施創造思考教學的目的是在培養學生具有創造性思考的態度 和能力,而重點是在老師理解創造思考的理念後,如何利用有效的教 學策略和活動設計,以促進學生的創造思考。換言之,創造思考教學 乃是利用創造思考的策略,配合課程,讓學生有應用想像力的機會, 以培養學生流暢、變通、獨創及精進的思考能力。而教師在生動的教 學中也能享受到快樂、充實與成就(張世彗,1988;李光烈,2000)。
Williams(1972)指出,人人都有創造潛能,個別差異只是量的 大小不同而已,但是創造能力表現的高低,受後天環境與教育之影響 不小。陳英豪等(1994)提及威廉斯(Williams)曾為小學培養創造 思考,提供一種三度空間的「知情交互作用」教學模式。這是一種教 師透過課程內容,運用啟發創造思考的策略,以增進學生創造行為的 教學模式,包含三個層面-課程、教學方法、學生行為。
第一層面課程:包含各教學科目如語文、數學、自然、社會、美 術等。
第二層面教學方法:包含十八點教學策略
(1)矛盾法:發現一般觀念未必完全正確;發現各種自相對立的陳 述或現象。
(2)歸因法:發現事物的屬性;指出約定俗成的象徵或意義;發現 特質並予以歸類。
(3)類比法:比較類似的各種情況;發現事物間的相似處;將某事 物與另一事物做適當的比喻。
(4)辨別法:發現知識領域不足的空隙或缺陷;尋覓各種訊息中遺 落的環節;發現知識中未知的部分。
(5)激發法:多方面追求各項事物的新意義;引發探索知識的動機; 探索並發現新知或新發明。
(6)變異法:演示事物的動態本質;提供各種選擇、修正及替代的 機會。
(7)習慣改變法:確定習慣思想的作用;改變功能固著的觀念及方 式,增進對事物的敏感性。
(8)重組法:將一種新的結構重新改組;創立一種新的結構;在凌 亂無序的情況發現組織並提出新的處理方法。
(9)探索法:探求前人處理事物的方式(歷史研究法);確立新事 物的地位與意義(描述研究法);建立實驗的情境, 並觀察藉果(實驗研究法)。
(10)容忍曖昧法:提供各種困擾、懸疑或具有挑戰性的情境,讓學 生思考;提出各種開放而不一定有固定結局的情境, 鼓勵學生擴散思考。
(11)直觀表達法:學習透過感官對事物的感覺,來表達感情的技巧; 啟發對事物直覺的敏感性。
(12)發展法:從錯誤或失敗中獲得學習;在工作中積極的發展而非 被動的適應;引導發展多種選擇性或可能性。
(13)創造過程分析法:分析傑出而富有創造力人物的特質,以學習 洞察、發明、精密思慮及解決問題過程。
(14)評鑑法:根據事物的結果及含義來決定其可能性;檢查或驗證 原先對事物的猜測是否正確。
(15)創造的閱讀技巧:培養運用由閱讀中所獲得知識的心智能力; 學習從閱讀中產生新觀念。
(16)創造的傾聽技巧:學習從傾聽中產生新觀念的技巧;傾聽由一 事物導致另一事物的訊息。
(17)創造的寫作技巧:學習由寫作來溝通觀念的技巧;學習從寫作 中產生新觀念的技巧。 (18)視像法:以具體的方式來表達各種觀念;具體說明思想和表達 情感;透過圖解來描述經驗。
第三層面學生行為:包含認知及情意兩部份
a. 認知部份
(1)流暢力:量的擴充、思路的流利、反應數目的多寡。
(2)變通力:提出各種不同的意見、移轉別的能力、富有變化的思 路。
(3)獨創力:以新奇而獨特的方式思考。
(4)精密力:能夠修飾觀念、擴展簡單的主意或反應使其更完美、 引申事物或看法。
b. 情意部份
(1)好奇性:富有追根究底的精神。
(2)想像力:能夠超越感官及現實的界線。
(3)冒險性:敢於猜測、勇於面對失敗或批評。
(4)挑戰性:找尋各種可能性、能夠自雜亂中理出秩序。
陳龍安(1999)將創造思考教學的策略歸類有 1.腦力激盪。2.筆 記式腦力激盪法。3.卡片式腦力激盪法。4. 六三五法。5.六 W 討論 法。6.屬性列舉法、缺點列舉、希望列舉。7.分合法。8.目錄檢查法。 9.檢核表法。 二、網路遊戲的